偶爾大吃一頓,也會對器官造成傷害,甚至帶來更危險的后果。吃撐一次,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大餐后應如何補救?
01
怎樣才算“大吃一頓”?
胃是可伸縮的食物“容器”,完全空腹時,成年人的胃容量(以可承載的固體食物和湯水計算)為50—100毫升,約是兩顆草莓大小;正常吃飽(八分飽)后,容量達到800—1200毫升,相當于喝下1—2瓶礦泉水。
“吃撐”的進食量通常在正常食量的基礎上增加至少30%,胃容量甚至可撐大至2000—4000毫升,足足有西瓜大小。
除了以容量計算,“大吃一頓”還可以是在短時間內攝入過量高脂、高糖或高蛋白食物,比如火鍋、蛋糕、炸雞等。
偶爾一兩次無傷大雅,但如果頻繁超正常量進食,可能有多種原因:
激素失衡
機體分泌的瘦素和生長激素釋放肽,均屬于“饑餓激素”,分泌量在餐前增加、在餐后減少。
睡眠質量差、運動不足或蛋白質攝入不足等因素,會打亂這兩種激素的分泌,從而激發食欲。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也可能導致吃得多但餓得快。
零食誘惑
不少人的家里、工位上都有零食,隨時拿取,不知不覺就吃了不少。如果趕上聚餐,食物分量大、種類多,食欲更易被喚起,加上注意力被聊天等社交活動吸引,更容易在無意識間超量進食。
情緒刺激
遭遇壓力、情感挫折、孤獨時,“吃點好的”是不少人的發泄途徑。這種情緒化進食能激活副交感神經,促進多巴胺的分泌,使人獲得片刻的愉悅感。
節食反噬
減重人群可能會暴飲暴食,原因是平時飲食太過限制,造成皮質醇(壓力激素)水平過高,阻礙了飽腹信號抵達大腦,增進了食欲,讓人更想吃甜品、奶茶等高熱量食物。
02
吃撐后
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表面來看,一兩頓大餐不會造成明顯傷害,但身體內部可能已經亂作一團,后續甚至會加重代謝紊亂,繼發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脂上升等問題。
心肺受擠壓
身體內部空間有限,胃迅速膨脹至正常飲食時的數倍后,只能擠占心、肺等其他器官的位置,造成肺部擴張受限。
所以短時間內進食大量食物后,常會讓人有種“撐得喘不上氣”的感覺,并且可能引發呼吸困難、胸前區不適,甚至心肌缺血、心絞痛等情況。
胃部被“灼燒”
正常情況下,胃消化一頓飯需要2—4小時,但一頓大餐后,即使胃部加大胃液的分泌,也需6小時左右才能消化完。
部分胃液還可能反流進食管,造成胃灼熱,出現“燒心感”,甚至有少數人的胃壁因過度撐大,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引發局部壞死、出血和胃穿孔。
胰腺會“自殘”
胰腺是機體第二大消化腺,會因大量高脂、高糖食物進入高強度工作,加大胰液的分泌。若胰腺無法在短時間內排出胰液,便會開始“自我消化”。
如果同時攝入大量酒精,胰腺局部受到刺激,可能出現炎癥反應,更易誘發急性胰腺炎,輕則引發急性腹痛,重則有生命危險。
免疫被削弱
研究發現,突然一頓高脂大餐,足以使全身免疫進入短暫的抑制狀態,增加腸道對致病菌的易感性。簡單來說,每吃一頓大餐都會開啟限時的致病性感染“窗口”。
03
大餐后“補救”很重要
大餐后第二天,即使食物已消化完畢,但各大器官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亢奮和混亂,也要給予恰當的安撫。
少量多次飲水
高脂、高糖食物中,鈉含量通常也不少,充足的飲水能加快機體代謝,建議適當多喝些白開水、綠茶或檸檬水,以少量多次為宜,達到2000—2500毫升,加速鈉的排出。
補充膳食纖維
大餐中往往缺乏蔬菜、水果,易引發便秘等問題。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排出,建議多吃黃瓜以及富含鉀離子的食物,比如香蕉、土豆、海帶、菠菜等,有助加速鈉離子的排出。
讓腸道動起來
建議飯后20~30分鐘做點輕量運動,比如站立、散步,可減輕飯后不適。
若腹脹持續時間較長,可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藥物幫助消化。第二天可適當做些力量訓練,消耗體內過剩的糖原和多余的熱量。
為減輕身體負擔,有些人在大餐后會限制飲食甚至節食,這可能會適得其反,加重胃腸的損害。保證三餐正常飲食即可,但需少吃高熱量的加工食品。
如大餐后出現劇烈嘔吐、腹痛、發熱、腹瀉等不適,可能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腸胃炎的信號,需盡快就醫。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每一次“吃撐”,多個器官會受到傷害2025-04-29
- 【賬管家】一文帶您了解個人提供勞務申請代2025-04-29
- 國家藥監局:暫停進口印度一原料藥2025-04-29
- 國家藥監局:暫停進口印度一原料藥2025-04-29
- 經常失眠,睡眠質量低?可能是身體缺了這種2025-04-29
- 哪些人不適合長跑?能長跑就能跑馬拉松嗎?2025-04-29
- 兒童、成年人、老年人分別應該接種哪些疫苗2025-04-29
- 5月預計將有3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北方地區2025-04-29
- 這種南方人心中的寶藏水果,高甜低糖還護眼2025-04-29
- 5月預計將有3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北方地區2025-04-29
- 國家衛健委:噪聲超標問題較突出 小微企業2025-04-29
- 五一假期旅游需要關注哪些天氣條件?中國氣2025-04-29
- 國家衛健委:噪聲超標問題較突出 小微企業2025-04-29
- 避免長時間工作或熬夜 新業態勞動者要注意2025-04-29
- 全國總工會:勞動衛生專項集體合同覆蓋超642025-04-29
- 孩子不能又親又抱 當心“親吻病”2025-04-29
- 中新健康丨職業性腕管綜合征如何預防?專家2025-04-29
- 猝死只在一瞬間? 醫生:部分猝死有前兆 2025-04-29
- 討論應急醫學、數字健康等議題 上合組織成2025-04-29
- 猝死只在一瞬間? 醫生:部分猝死有前兆 2025-04-29
- 別把噪音當小事 對聽力損害不可逆2025-04-29
- 雞蛋滾一滾 竟能幫你緩解疼痛、抗炎、輔助2025-04-29
- 外國傳統醫學專家:“我們也想在實踐中體會2025-04-29
- “五一”期間南航將加密鄭州至杭州、桂林、2025-04-29
- 中疾控發布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防護提示2025-04-29
- 中疾控發布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防護提示2025-04-29
- 中疾控發布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防護提示2025-04-29
- 人大發布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 探索預印本2025-04-29
- 教育部新增29個本科專業,透露這些新趨勢2025-04-29
- 銀行卡掛失止付什么意思?銀行卡異常一般多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