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的契機,勝田食品與印尼三林集團共同開發印尼海洋漁業中心項目。“首個基地2022年4月投產,漁獲年最大產能可達50萬噸。第二個基地預計今年6月試生產。”該公司副董事長施捷說。
這是福州不斷拓展以中印尼“兩國雙園”為龍頭的開放平臺,加快服務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縮影。
中印尼雙方正探索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的國際分工合作模式,基于雙方資源稟賦、優勢產業,加快構建海洋漁業、熱帶農業、輕工紡織、機械電子、綠色礦業等五大跨國合作產業鏈條。
中印尼椰子產業園加快推進,園區4家椰子加工企業預計每天消耗1400噸椰子,通過全鏈條加工將一顆椰子“剝干用凈”;宏港紡織印尼生產基地2024年6月在印尼三寶壟市動建,今年底建成投產后,將填補印尼高端功能性彈性化纖面料制造空白。
企業出海不僅需要項目支撐,更要有服務保障。福州啟動閩江數字貿易走廊建設,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全流程咨詢與服務;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推出“跨境貸”等特色產品,去年以來累計放款29筆,金額超1.1億元人民幣。
從開放平臺到政策制度,從資金服務到項目落地,福州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擁抱全球產業鏈,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制度型開放不斷提速。今年4月,福州被納入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范圍,在金融、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獲得更大的政策靈活性和創新空間。
便利化改革持續推進。2024年底,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正式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福州正積極布局為境外參展人士量身定制簽證服務,以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專業人才。
政策利好加速釋放。去年,福州出臺《福州市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若干措施》,建立全市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
看準福州在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潛力,福州達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上市公司總部從外省遷回福州。“工廠從選址到投產僅用了2年多時間。”該公司董事長曾忠誠表示,在建設過程中,福州新區和長樂區提供了“一條龍、全天候、全過程”的服務,工廠試投產1年多來,生產線接近滿負荷運轉,良品率超98%。
新興產業加速崛起的同時,傳統產業向新而行。永泰縣金蛋發展有限公司探索蛋鴨養殖新模式,鴨舍全面覆蓋5G網絡,投入使用自主研發的禽類服務機器人,2024年產鮮鴨蛋超6000噸。該公司已通過出口蛋禽養殖基地備案,蛋制品遠銷歐盟國家和日韓等。
福州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2024年,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725家,同比增長23.9%;累計進出口320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