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服務效率質量
“大爺,別著急,我們馬上就到。”接到平臺派單,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富春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聯網信息評估患者整體狀況,安排專科護士上門,為轄區內一位75歲的高位截癱患者提供導尿護理。
2020年,為解決高齡、失能等特需群體實際困難,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山東省率先試點“網約護士”服務,整合衛健、公安、醫保、國企以及醫療機構等各方力量,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助力、醫療機構保障”的方式,協同推進項目落地。
青島西海岸新區衛生健康局醫政醫管科負責人郭常戰介紹,知道的人少、用的人少、參與護士少是“網約護士”項目落地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
如何打破信息壁壘,確保供需平衡和精準匹配?青島西海岸新區將服務關口前移,各級醫療機構通過住院記錄、上門巡診等方式,提前對有服務需求的人群進行“網約護士”服務普及,并對重點人群的臥位狀態、營養狀況等三大類139個項目進行評估,為后期精準匹配護理專科護士做好準備。
為確保供需平衡,保障上門服務效率和質量,青島西海岸新區在線上搭建集預約服務、統籌調度、評估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康鴻醫護”,線下整合5家區級醫院、37家公立醫療機構、14家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醫護資源,建立了“區級醫院統一受理、平臺管理服務團隊評估就近分配、接單醫療機構復審、專科醫護人員接單服務”的訂單分派模式。同時組建網約護理服務保障專班,成立急診急救、重癥監護、中醫護理等13個專業工作組,聘請重點醫療機構資深護理專家擔任技術導師,聘任13名獲得國家、省市專科護理培訓資質的臨床專科護士擔任組長,對入駐平臺的醫護人員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并定期進行技能培訓。
目前,“康鴻醫護”網約護理服務平臺注冊用戶2.1萬人、護士2000多名,服務內容包括高齡和失能等特需群體服務、母嬰護理、中醫理療、陪診陪護等70多種網約護理服務項目,基本滿足群眾入戶護理和就醫需求。
在價格設定上,青島西海岸新區參照公立醫院耗材、護理服務收費標準及區域交通費、保險費標準等確定統一護理服務價格,實現收費公開合理、公平可及。
為防范風險,青島西海岸新區建立服務質量、信息安全、突發事件處置等29項風險防范制度流程和聯動保障機制,實現網約護理平臺與“120”急救指揮平臺、“110”接警平臺實時聯動,并為“網約護士”購買了團體意外險和醫療責任險,訂單生成保單自動生效,下單方同步享受人身意外險服務。
截至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完成目標病患評估5.6萬人次、護理服務訂單2萬個,上萬人受益,相關做法獲評2023年度山東深化醫改十大創新舉措。(記者 劉 成)
壯大護理人才隊伍
70多歲的吳女士最近犯了難——90多歲的老母親剛做完手術,每日清創換藥成了全家的“心病”。在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咨詢術后護理相關事宜時,她了解到“網約護士”服務,隨即在線上進行了預約。不久,山東省立第三醫院的護士便上門服務,細心檢查傷口、嫻熟包扎,很快打消了家人的焦慮。“護士比家人處理得專業多啦,他們盡職盡責,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吳女士感慨地說。
“網約護士”服務不僅在積極應對老齡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生兒護理方面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山東東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東營全市預約上門服務達9675次,其中幼兒服務項目的出單量達2960次,涵蓋了小兒紅臀推拿、聽力篩查、足跟血采集、黃疸測量、臍炎處理、穴位貼敷、早產兒生長發育評估等眾多服務項目。
東營市人民醫院護理部護士長王方寧表示,幼兒服務項目出單量較多,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新生兒護理具有剛需性和專業性要求;二是家庭結構發生變化,現在的家長對科學育兒需求強烈;三是新生兒頻繁往返醫療機構容易引發交叉感染,就醫不便。“網約護士”能夠提供按需上門服務,靈活安排服務時段,契合了家長的需求。
在“網約護士”服務和推廣方面,盡管部分醫療機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普及程度依舊不太理想。如此“叫好”的業務,為何卻不“叫座”呢?山東省立第三醫院護理部主任馬月珍分析,從需求端看,很多人并不知曉這項業務。從供給端看,上門護理對護士有著嚴格的準入門檻。目前醫院里很多參與“網約護士”服務的護士只
能在下班后接單,工作形式以兼職為主。以山東省立第三醫院為例,全院有800多名護士,但上線提供“網約護士”服務的僅有300多人,而經常活躍接單的只有100人左右。“社區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貼近居民生活區域,本身也擁有一定數量的醫護人員,如果他們能加入‘網約護士’服務隊伍,能緩解人力緊張局面。”馬月珍說。
此外,費用和支付機制也是制約“網約護士”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患者角度來說,除了要支付服務費,還需支付耗材費和里程費,總體費用相較于在醫院接受護理服務仍有所增加,并且在一些地方,上門護理服務項目并未納入醫保報銷范疇。從護理人員角度而言,目前“網約護士”服務所帶來的收入比較有限,只有讓其價值真正得到充分體現,這項業務才能實現更好發展。(記者 崔 浩)
建立嚴格準入制度
每周一次,江蘇鹽城東臺市人民醫院腫瘤科護士長曹美華就會來到當地腫瘤患者崔德安(化名)家中,對他進行PICC導管維護。皮膚消毒、更換接頭、沖封管等一系列操作,曹美華一氣呵成,不到30分鐘便完成了以往需要半天的醫院復診流程。
作為江蘇省首批“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單位,東臺市人民醫院目前已構建起覆蓋全市的居家護理網絡。東臺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朱月華介紹,“網約護士”服務項目主要是針對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剛出院患者、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疾病康復期行動不便等群體,廣受群眾好評。
成為一名“網約護士”有哪些要求?“需要取得中級以上職稱,或者省級及以上的專科護士才能注冊進入‘網約護士’隊伍,臨床工作年限至少是8年。”曹美華說,為患者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的門檻并不低。
“我們建立了嚴格的三重準入機制。在護士上門服務的診療箱內,除常規醫療設備外,還配備具有實時定位和4G傳輸功能的設備,全程音視頻同步至本地搭建的‘東臺市健康管理中心’監管平臺,通過加強事前、事中、事后評估,確保護理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朱月華說,通過對申請者進行“基礎資質審查—專業能力認證—臨床經驗核驗”三級遴選,確保每位注冊護士都達到“全科基礎+專科特長”的雙重能力標準。同時,為了防范醫療風險,東臺市衛健委和東臺市人民醫院在上級衛健委等部門的指導下,為“網約護士”提供全方位保障。
目前,東臺市人民醫院的注冊“網約護士”已經達到220名,可以為整個東臺市城鄉及周邊地區提供包括傷口換藥、術后康復、導管維護等在內的44項護理服務項目。
護士參與上門護理工作,是否會影響院內的診療護理工作?據悉,護士結合院內工作需求在平臺排班系統勾選可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的時段,不會影響院內診療護理工作。同時,為提高“網約護士”積極性,醫院對上門護理工作收取50元/次的服務費,其中80%作為“網約護士”的工作報酬。
近3年,東臺“網約護士”已累計服務2573人次,服務半徑延伸至最遠60公里的鄉鎮。“院內外護理服務工作,完全可以并行不悖,通過增加院外的護理實踐,也能提升本院護士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朱月華說,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延續性護理需求也會隨之增加,但目前“網約護士”上門護理項目尚未納入國家醫保統籌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群眾對高品質護理服務的需求。下一步,期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推進醫保優惠政策,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