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天(6月28日)上午,隨著國產首臺16米級盾構機“京華號”頂推到位,由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建設、中鐵十四局施工的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我國最長盾構高速公路隧道首線貫通,這項國家級“科技示范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東六環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北至潞苑北大街,設計時速80公里,全長約16公里。其中,入地改造段約7.4公里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以分離式雙洞布置,均分為三層,上層為排煙通道,中間層為三車道公路,下層為疏散救援通道,開挖直徑達16.07米,最大埋深75米,是北京市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
“隧道所在地層極其復雜,先后下穿京哈鐵路、在建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以及地鐵、公路、河流、燃氣管線、高壓電塔和既有建筑等55處風險源。”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東六環項目處負責人何歷超介紹,超大直徑、超長距離、超深覆土、超敏感環境等難點,對施工提出巨大挑戰。
憑借豐富的施工經驗和參數積累,首都公路發展集團聯合中鐵十四局等單位量身打造掘進利器,配備第四代常壓換刀、伸縮主驅動等核心技術,多次邀請錢七虎院士等專家團隊“把脈問診”。同時,建設智慧管控平臺,實現安全、質量、進度、應急保障全方位數字化管控。
“傳統的同步注漿采用水泥單液漿,凝固時間長、流失量大,難以有效控制管片上浮?!敝需F十四局北京東六環項目負責人孫旭濤介紹,“我們經過上千次試驗,不斷優化參數配比,自主研發超大直徑盾構‘同步雙液注漿技術’,漿液固結時間從8小時縮至1小時,快速達到強度,在管片外圍形成一層‘銅墻鐵壁’?!?/p>
上述技術將整條隧道管片的沉降控制在3毫米內,實現了對地面建筑物的“零擾動” ,填補了我國盾構隧道同步雙液注漿的技術空白。施工中,建設者先后攻克11項技術難題,申報23項研發工法、專利,創造了16米級盾構單月進尺542米的世界紀錄。
該工程是解決高速公路分割城市問題的標志性工程,通車后將促進通州城區與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融為一體,對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務水平,促進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