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24小時,2起槍擊,29人遇難。8月的第一個周末,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震驚了全世界,也讓不少美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隱憂再次浮出水面。
當地時間8月3日上午10點39分左右,一名槍手持AK-47進入美國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一家沃爾瑪內進行無差別掃射,致20人死亡,被定性為恐怖襲擊。13小時后,也就是8月4日凌晨1點左右,俄亥俄州代頓市中心一家酒吧再次響起槍聲,槍手在酒吧門口的街上掃射,9人遇難。據目擊者描述,槍手拿的是AR-15型大威力自動步槍。
而這僅僅是當天登上媒體頭條的兩個案例。據非營利機構“槍支暴力檔案”統計,僅3日一天,全美各地共發生至少87起槍擊事件。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持槍比例能跟美國相比。根據2018年的一項調查,美國民眾持有的私槍總數達到3.93億把,甚至超過了美國人口。每年美國死于槍殺的人數有4萬,其中60%是自殺。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統計學學者納布塔(Sherry Towers)2015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持槍人口越高的州,發生槍擊案的概率就越高。
槍支泛濫使美國民眾被不安情緒籠罩,沒人知道下一聲槍響會發生在哪里,加強槍支管控的呼吁聲也越來越響亮和急迫。俄亥俄州州長、共和黨參議員德瓦恩(MikeDeWine)在為槍擊遇難者和幸存者組織的燭光集會上的講話時,被臺下的人群打斷。“做些什么吧!”人群大聲高呼。
代頓市警察總長比爾(Richard Biehl)透露,俄亥俄州槍擊案槍手使用的槍支是在網上訂購,然后從得克薩斯寄到代頓當地的一個槍販處,再轉交給槍手。比爾表示,槍手的過往記錄里沒有任何會妨礙他購買武器的犯罪史。得州槍擊案中的槍支也是槍手在商店合法購入的。
專門出售槍支的商店在美國街頭不難找到,在網上搜索槍支就會迅速彈出不少相關的購物網站,沃爾瑪等商場也有專門出售槍支的柜臺。在剛剛發生槍擊的沃爾瑪,每名員工每年都會接受4次“槍手”訓練,指導他們在遇見持有武器的襲擊者時如何阻止他們進入商場以及保護自身安全。
在槍擊事件發生后,沃爾瑪公司發言人哈格羅夫(Randy Hargrove)表示,該公司并不會因為該事件停止出售槍支和彈藥,也不會改變相關規定,但他們一直要求在消費者購買槍支前通過背景審查。沃爾瑪2015年停售半自動步槍,并在去年將允許購買槍支的最低年齡從18歲提高到了21歲。
美國槍支的價格也都在普通人可負擔的范圍內。記者在美國一家網上槍支商城看到,最受顧客歡迎的商品包括各式手槍和步槍,價格在500到2000美元不等,還能免運費。
圖片來源:MIDWAYUSA網站截圖
但美國的購槍審查系統卻存在諸多漏洞。根據1993年克林頓簽署的《布雷迪預防手槍暴力法》,槍支銷售商店要使用“全國犯罪背景速查系統”對顧客身份進行快速查詢。被法院判決監禁1年以上者、通緝犯、癮君子、患有精神疾病、非法移民、被軍隊開除者、放棄美國國籍者、因威脅他人或實施家庭暴力被法庭判決有罪者等9類申請者均不能通過背景審核。
然而這部法律只對在聯邦備案的槍械零售商店、廠家和進口商有效,而私人之間的槍支交易不受聯邦法律限制,近年來興起的網絡售賣槍支也成為新的監管盲區。有控槍組織估計,目前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槍支銷售無須接受背景調查。
此外,每天申請購槍的人數眾多,而聯邦調查局對每一個申請者調查的時間僅有3個工作日,很難保障審查的質量。
路透社聯合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今年2月完成的一項民調顯示,69%的美國人認為需要對武器有嚴格或適度的限制,55%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能夠出臺相應政策提高擁有槍支的門檻。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美國在槍支管控上還有很多要做的,但他強調他的政府已經做的比其他大多數政府都要多。
2018年12月,美國政府頒布新的聯邦條例,把能將半自動槍械轉換為自動射擊槍械的“撞火槍托”及類似裝置正式列為違禁品。據美國煙酒槍械及爆炸物管理局介紹,“撞火槍托”是一種允許半自動手槍單次扣動扳機就能連發射擊的裝置,能提高槍支的殺傷力。該禁令于今年3月26日正式生效。
2017年的拉斯維加斯鄉村音樂會槍擊案中,槍手利用“撞火槍托”把半自動步槍改裝成自動步槍,造成58人死亡,這是美國現代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槍擊事件。隨后特朗普政府禁止。2018年佛羅里達校園槍擊案后,全美再掀控槍辯論熱潮,禁止銷售和持有“撞火槍托”被政府提上日程。
但《華爾街日報》指出,特朗普并沒有表現出要在控槍問題上作出重大改變的興趣。在2016年大選期間,特朗普曾攻擊民主黨人要搶走人民的槍,他還提出槍支暴力問題的解決方案是要讓更多人擁有武器。
控槍問題已經是美國社會的一個陳年頑疾,每當有大型槍擊事件發生,都會短暫“發作”一次,最終卻不了了之。在路透社的民調中,有8%的受訪者表示“堅信”議員們不會真的采取行動。
1791年,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公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侵犯”。目前美國幾乎所有的州都允許通過背景審查的公民和綠卡持有者合法購買和擁有槍支,非公民、非綠卡的外國人包括各國留學生能否購槍則由各州法律規定。
控槍而不禁槍是美國對待槍支的基本態度。而在控槍問題上,民主、共和兩黨政治立場分化嚴重。民主黨人普遍支持對槍支實行更嚴格的管理,共和黨則是擁槍權利的捍衛者。
在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也出臺了一些槍支管控政策,包括嚴格售槍許可、加強購槍背景審查以及禁止有精神病史的人購買槍械等,但成效甚微。
今年2月,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一項新控槍法案,擴大對購買槍支者的審查范圍,要求對所有槍支的銷售和轉讓進行背景調查,包括那些在槍展和網絡上的槍支購買者。這是25年來,國會對控槍采取的最重要措施。
眾議院預計還將繼續推動另一項立法,旨在延長聯邦調查局對購槍者進行背景審查的時間,由原來的3個工作日延長到10個工作日。
3日晚,控槍組織“母親要求行動”(Moms Demand Action)在白宮門前組織游行,齊聲高喊“背景審查”“不能再死一個”等口號,呼吁參議院通過眾議院提出的法案。
但特朗普此前已表態要否決該法案,稱它們不足以保護槍支持有者的憲法權利。國會的共和黨人也都對這一法案持反對意見。
作為美國的控槍辯論中的反方代表,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提出,槍支和犯罪并沒有直接的關聯,政府不應矯枉過正。這個擁有140多年歷史,500萬會員的政治游說團體認為槍支是用以自衛,應當加強對于人們的教育,而不是通過管制槍支來解決問題。他們指出,不少制造槍擊事件的槍手都是順利通過背景調查并合法購買到他們所使用的槍支。由此,協會喊出了“槍不殺人,人殺人”的口號。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認為,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把槍視作是一種中立的工具,卻忽視了槍支會給擁有它的人帶來的選擇。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大部分擁槍者都不是全國步槍協會的會員,其中不少人支持槍支管控。他們反對的是進一步加強槍支管制,因為在他們看來,能保護自己的不是政府也不是控槍政策,而是自己手上的那把槍。
關鍵詞: 槍支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