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癥是一種由于沒有足夠的眼淚來潤滑和滋養眼睛而導致的眼睛疾病。在疫情期間,長時間的在家辦公、線上學習大幅增加了人們的屏幕使用時間。來自倫敦的眼科專家表示,集中精力看屏幕而不盡可能頻繁地眨眼確實會導致干眼癥。
全球知名眼科護理公司Rohto(樂敦)的一項研究顯示,55%的成年人每天盯著屏幕看5到7個小時,大約36%的人花8到12個小時左右看屏幕。其中僅有不到7%的成年人嚴格遵循了科學用眼規則,適時進行休息。
據《國人干眼多中心大數據報告》數據,目前中國干眼患者約有3.6億人,每年可能新增10%,經常使用視頻終端者干眼發病率高達93%,佩戴隱形眼鏡患者患病率高達90%,干眼正在成為繼近視眼之后又一國民眼健康問題。
根據美國驗光協會(AOA)的科普,干眼癥患者無法產生足夠優質的淚液,從而影響人們的夜間視力、閱讀和駕駛。與此同時,,患有干眼癥的人可能會出現刺激、咬牙切齒、搔癢或燃燒的感覺,并感到眼睛里可能有東西。他們也會出現過度流淚和視力模糊的情況。其他癥狀還可能包括眼睛發紅、刺痛、對光線敏感,以及眼睛附近的粘液無法被淚液沖走。嚴重的干眼癥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
目前,只能起到緩解眼部干澀的作用,加之認知程度低也導致用藥滲透率和治療率較低。隨著治療藥物納入醫保,干眼癥藥物市場潛力巨大。
令人擔憂的是,干眼癥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作為一種慢性眼表疾病,國內臨床上所應用的干眼癥藥物以人工淚液為主,只可緩解干眼的眼干、視疲勞及視力模糊不適癥狀,很難達到治愈的目的。
驗光師建議需要長時間對著電子屏幕工作的人遵循“20-20-20”規則,也就是每工作 20 分鐘休息一下,看遠處的物體 20 秒,然后再眨眼 20 秒。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