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兼主演 么紅攜“輕量版”《茶花女》普及歌劇藝術
2025-04-28 17:04:0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 |
2025-04-28 17:04:0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 |
《茶花女》劇照。劇組供圖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引進的首部西洋歌劇,《茶花女》承載著中國幾代歌劇人的集體記憶,有著十分深厚的群眾基礎。么紅從1992年第一次登臺演繹《茶花女》中的維奧萊塔至今已經33年,這部歌劇也成為她當之無愧的歌劇代表作。
“稱呼從‘么紅’到‘么導’,感覺完全不一樣。作為歌劇演員,僅僅考慮如何唱好自己的角色即可;如果擔任導演,就要從全盤出發,考慮這部劇最終整體呈現出來的樣子。我想表達的審美價值和內涵是否傳達出來了。”么紅說。
她大膽嘗試“輕量化”舞臺呈現方式,將演員陣容精簡至6人,3位主要演員分別演繹男主角阿爾弗萊德和女主角維奧萊塔,以及阿爾弗萊德的父親阿芒;另外3位演員分別是男中音、男高音、女高音,以一人分飾幾個角色的方式演繹,這種巧妙的處理方式不僅便于“輕騎兵”式巡演,還更能激發觀眾的想象力。么紅坦言這種輕量化的處理也是方便今后巡演,“無論大小舞臺,我們都可以適配。”
《茶花女》劇照。劇組供圖
這一版《茶花女》的舞臺設計出自么紅丈夫、知名舞美設計師高廣健之手,“這是么紅第一次做導演,我上陣是理所當然,義不容辭的。”舞臺的正后方設計了一道高大的弧形墻體為演員的聲音提供了有利的聲場反射,中間開合的裂縫中是一些穿西裝戴禮帽的男性人模裝置,這是合唱隊的“替代品”,也是營造場景氛圍的“來賓”。高廣健表示,這一裝置無論是將來移植到大劇場,還是巡演,都非常便捷,“對于歌劇普及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
年輕演員的啟用也是此次演出的一大亮點。“觀眾需要欣賞到有水平、有高度的藝術演出,而年輕演員需要與有經驗的前輩同臺合作才能得到更好成長。”除了男高音薛皓垠和男中音孫礫、張鵬之外,徐森、王藝清、李昊媛、李歡、孫嘉璐等都是冉冉升起的優秀青年歌劇人才。
《茶花女》劇照。劇組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石景山版”《茶花女》還大大拓展了北京的歌劇藝術版圖,不僅極大便利了當地觀眾,也為北京城的歌劇舞臺開辟了新陣地。么紅希望歌劇藝術的觸角能夠延伸至城市各個角落。